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政委究竟是一个什么职务?司令员跟政委相比哪一个实权更大

发表时间: 2024-04-06 作者: 国内案例

  相信许多小伙伴都在电视上看过《亮剑》,这部优秀的抗日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吧!由李幼斌,何政军主演,讲述了我军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

  这部优秀的电视剧特别受观众朋友们的喜欢,片中李云龙团长和赵刚政委斗嘴皮子的日常,也惹得大家捧腹大笑,津津乐道。

  或许有些观众就有这样的疑惑:在我国部队的建制中,为何会同时设立司令员和政委两个职务?这两个职务在部队中的权力又孰强孰弱呢?

  接下来,我们就从我军建立的时期开始,从源头一起去探索一下我军的军官体制和二者的不同吧!

  在我军创立之初,老革命家们就以建立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让我国全体各族人民都要过上幸福安康富足的生活为己任。

  在北伐时期,军队之所以可以一举击溃兵强马壮的北洋军阀,主要是因为孙中山先生的“创造自由平等之中国”这一精神为军队的大部分将士所接受。

  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为何会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在短短数年间就将武器精良,部队体量数倍于我的反动派军队悉数全歼,让蒋介石只能屈居台湾省苟延残喘。

  一方面是因为在“四一二”反革命武装行动的影响下,内部逐渐开始怀疑蒋介石的指导思想,从而分崩离析。

  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毛主席等人的正确领导思想下,我全军上下都拧成了一股绳,思想高度统一。

  一支军队假如没有了精神的统一,也就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自身追求的价值,大家都只是机械化地去完成上级军官的命令。

  我们人民军队与其他军阀或反动派军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是一支拥有坚定信念的部队,是一支精神武装的部队。

  我党对于思想精神建设是极为重视的,为了能让我人民军队全体将士上下保持高度的一致。

  在1929年的“三湾改编”会议上,毛主席大胆提出了“将党支部建立在连以上”的重要指导思想。

  该指导思想的确立,使得我军在政治上和组织思想上对我党保持绝对的忠诚和服从,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第一次积极探索,为中国全面领导军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9年的“古田会议”上,毛主席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一次对我军的体系进行新一轮的深入改革。

  确立政委制度,进一步规范内部的民主科学化,为我党和军队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让政委成为全军思想统一的一个重要的连接枢纽。

  “古田会议”之后,政委这一职务郑重进入我军建制的舞台,在我军中,军事工作由军事主官全权负责,而政治,生活上的问题,则由政委安排。

  这时有朋友就会提出疑问:这两个职务同属于部队最高军事主官,一旦两人在某一决策上发生极大的分歧,究竟应该听谁的呢?

  而连级单位则称之为政治指导员,虽然职务大小和名称不一样,但是这些职务的基本工作都是履行党的领导和确保部队思想统一。

  由于在我军建制体系中,是实行“双首长制”,所以一般来说,都是由军事主官负责作战部署,而政治主官主要负责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可谓是分工明确,各担其任。

  至于二者的权力孰强孰弱,在出现分歧时谁应该服从,在不同的革命时期都会有所不同。

  在红军革命时期,政委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职务,甚至拥有着部队作战计划的最后决定权。

  基于当时的革命大环境下,我党曾在1930年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

  该条例精确指出:在政治主官和军事主官在同一项决策中出现不可调和的严重分歧时,政治委员有权利立即终止军事主官的命令和作战计划。

  当然党中央作如此的条例规定,与当时我党在早期革命所处的艰难现实情况有着不可分割的原因。

  在革命的初期,内忧外患是主旋律。我们不仅要忍受艰苦的物质条件,更要与反动派进行持续长久的革命斗争。

  在当时的情况下,在我党和我军内部,出现了一些由于没办法忍受这等疾苦而叛变出逃的人。

  出于坚定革命队伍的内部信念,统一思想,让政委统筹大局,拥有最后决定权也还是为了尽最大的可能杜绝革命队伍因在思想上的不坚定所出现的问题。

  由于政委职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担任部队政治委员的人选往往都是对党和革命完全忠诚的同志。

  在八路军和新四军时期,由于我党的社会影响逐步扩大,人民的认同感也不断提高。

  我人民军队得以发展迅速,武器装备和指战员人数空前壮大,再加上国内外战争局势的改变和主要敌人的转换,经党中央研究讨论后,颁布了《政治委员暂行条例》。

  但是如果军事主官和其他指战员假如慢慢的出现违反党的原则路线及不服从上级命令等情况下,政治委员有权立即终止军事主官及其他人员命令之权利。

  该条例的颁布,基本确立了军事主官和政治委员的分工不同和责任不同,也改进了之前在实战中出现的一些作战指挥的问题。

  尽管条例有所改进,但是政治委员还是肩负着极大的责任,并且由于老百姓积极的情绪,加入我人民军队的人数不断猛增。

  在此情况下我政党干部的人数是严重不够的,以至于很多没有实战经验的年轻干部直接参与了具体的军事部署。

  这在当时紧张的情况下是一颗十分严重的定时炸弹,也对后面的革命进程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1942年,冈村宁次集结兵力,发动了臭名昭著的“五一大扫荡”,势在围剿消灭我八路军的主力部队。

  在日寇的围追堵截和铁幕式的围剿下,由于当时的司令员和政委就部队下一步行动的问题产生争议,在撤和守的选择上争执了数个小时。

  第八军分区的领导指挥机关及其卫戍部队于6月8日被包围在雪村,几乎全军覆没,分区司令常德善和政委王元音也都牺牲在战斗中。

  雪村的失利,在当时我党甚至整个抗日战场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作为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司令和政委同时牺牲,这还是在当时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毛主席和党中央其他领导人在接到雪村战役的失利战报后,痛定思痛,连夜讨论研究,反思自身的错误。

  最终于1942年9月1日,作出决定:团及其以上的作战单位,军事上的一切作战行动全权由该部队的军事首长做最后部署决定!

  此次惨痛的教训,党中央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决策问题,并且对我人民军队的指挥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我军现代化改革进程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我党和反动派的军队人数基数都相当庞大,当时的对战形式多为大兵团作战,动则就是十几万人的大规模战斗,兵团的概念被广泛实行。

  在这样大的革命环境下,虽然兵团的司令员和政委在理论上都是最高指挥官,但是在实际的战斗过程中,也会出现由于兵团司令官的权威极大,成为最高决策者。

  如中国人民第四野战军的林总,因其在部队的威望极高,所以他所进行的战斗部署大多是不可质疑和改变的。

  当然政委也会在军事长官犹豫不前或部署有误的情况下,加以干涉,做到最优方案。毕竟,大家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嘛。

  经过多次的改革和优化,人民军队的军官体系逐渐合理。在一支军队中,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同为所属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和第一责任人。

  革命战争时期曾留下这样的佳话:“朱毛朱毛,没有朱也就没有毛。”朱德总司令和主席这对伟人组合,便是司令员与政委完美配合的最佳典范。

  每每在革命最危难之际挽救了人民革命的信心,为新中国的建立和革命的完全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毛主席常常向他人自谦道:“没有朱总司令,也成就不了自己这个毛。”

  而朱德总司令也表示,没有毛主席的支持和帮助,自己这个总司令怕是连寒冬都挺不过去啊。

  对所属部队的全体官兵起到极大的作用,因此也没什么所谓的权力大小和地位高低之分,大家都是为了建设国家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这一目标所奋斗的。

  随着我国现代军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司令员和政委的职责得以确立,二者能更好地在各自负责的职务上开展自己的工作。

  司令员主要指导军队的日常作训任务,具体部署军队的军事行动,在战争时期统筹部队的战斗。

  政治委员则负责部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作风。在此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政委是作为党组织存在的标准,所以在政治工作层面,政委的排序要在司令员之前。

  因此,咱们不可以以偏概全,以特殊时期的情况来评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二者的权力,应当按照同行的规则条例进行科学的论述。

  军队的重要职责是进行军事行动,也就是行军打仗,而“军政首长”,军事首长在前,应当赋予决定权。而政治首长在后,则有修正决定的权力。

  而一名出色的政委,对于部队的建设,思想的统一,革命信念的形成,都起到不可磨灭的引导作用。

  虽然在革命先辈的奋斗下,我们现在生活在蔚蓝的天空之下,但是世界并不是和平的,依然有许多地方进行着无休止的战争。

  军队在历史潮流的不断锤炼之下,在党中央和无数革命先烈的实践下,在现代化军事改革路线的持续深化下,已经慢慢的变成为了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子弟兵。

  在新时代使命的驱动下,军队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身上肩负着更加厚重的使命和更加严格的军事职业素质。

  作为现代化大国的高级军事指挥官,不仅要做到自身军事谋略的成熟和自身素质的强硬。更要做到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先进的思想。

  而政委的职务和关于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二者的权力孰大孰小,咱们一言以辟之,政委和司令员同属部队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二者在原则上并无主次之分。

  而政委本身主要负责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监督修正司令员在决策的时候是不是真的存在政治原则问题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