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网眼小拇指都穿不过 开海没几天小鱼虾堆成山
开海不到十天,以往静悄悄的沙子口南姜码头、积米崖码头等地成了热闹的海鲜市场,不管住的远的近的,不少人赶来尝个新鲜,然而在满足市民口福的时候,码头上成堆的小鱼虾也很很触目惊心,显然这些小拇指大小的鱼子鱼孙还远未长大 。小鱼虾为何能被捕捞上岸?使用的捕捞网是不是满足国家标准?哪些部门应该对此进行监管?记者近日对崂山区沙子口南姜码头和黄岛区积米崖港分别进行了探访。
9月7日下午点,记者来到了沙子口南姜码头,开海这才没几天,码头就一改往日的安静,成了喧嚣的海鲜市场。通往码头的小路本来不宽,路的一侧又停满了车,这样一来,进出的车会车都难。这些私家车多是从市区前来,不为别的,就为一口鲜。走到码头记者看到,路两边已经摆满了二十多个兜售海鲜的摊位。从海里来的新鲜货,直接就会被摆到这里开卖,因此也吸引了大量市民驱车前来。可在一片热闹的讨价还价声中,也有些场景显得十分刺眼。
记者看到,在岸边和海鲜摊之间的空地上,随处可见的是一个个小鱼虾堆成的山坡,和摆在摊位上的海鲜相比,这些明显是鱼子鱼孙辈的,螃蟹如大拇指一般大小,而一些小鱼还没有螃蟹大。在一堆小鱼虾旁边,几个妇女正在里面挑拣着啥东西。“这些小鱼虾怎么卖?”记者问。“这些鱼这么小买回去干啥?都不卖。”其中一名干活的妇女说,她和记者说,在码头有个规矩,个头大的鱼虾能卖上个好价钱,随着开海时间长了,一些十厘米左右的小鱼身价就变成一两块钱一斤,而还没长到这么长的鱼虾,就会被集中堆放在码头,中午太阳晒,撒上一层盐保鲜,不过保鲜的目的可不是为了人食用。
记者多方打听才从渔民那里了解到,虽然公用一个南姜码头,但这里的渔船却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四川人的船只,他们一般规模较小 ,捕捞鱼、虾、蟹等,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出海,靠岸后海鲜直接卖掉,靠长时间的海上作业维持生计;另外一种则是本地人,他们的渔船专门捕捞小鱼虾,他们的船只比普通渔船稍大,每天出海两次,每次收获上千斤。
随着渔船陆续靠岸,自发形成的市场逐渐热闹了起来。不少渔民都忙着往岸上搬运海鲜,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位姓赵的渔民正在一边歇着,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中午太阳晒,他走到了离岸边不远的墙边乘凉。一说起这些年出海的收成,赵师傅用夹杂着四川口音的话抱怨,收成是一年不如一年,生意也是越来越难做 。“海里的鱼虾感觉慢慢的变少,今天出海还算是不错的,螃蟹、鱼虾加起来能有两三百斤,但是没什么大鱼,鱼类资源慢慢的变少了。”他说他当天凌晨5点多就早早出海了,一直往海里开了将近三个小时才下的网,但是开头的一小时里根本捞不着啥东西。
话说到一半,赵师傅就起身走到了船边,开始整理渔网。记者看到,十多米长的渔网看上去密密麻麻,然而走近拿到手中一看,网眼却很细,上面还零星挂着些卡在上面的鱼虾,拿在手里一试 ,网眼连小拇指都不能穿过。这样的渔网撒向大海,一定收获颇丰。谈起使用的渔网,赵师傅也毫不避讳,“你现在去哪条渔船上看看,都是这样的网,大家都一样。”“现在捕捞成本这么贵,就这条小木船在海上一个来回,油费六七百块钱下不来,哪天要是捕捞上来的少了,不但不挣钱还要往里搭钱。最近几年捕到的鱼少了,平时都要出去打工才能维持生活。”赵师傅说。
翻阅2013年12月份最新发布的《农业部决定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记者看出里面针对不一样的海域,不同的鱼类捕捞种类 ,所使用的网目(渔网网眼)看大小尺寸的规定。其中,最小网目尺寸是梅童鱼的捕捞尺寸,为30毫米,但是后面备注中写着是地方特许作业,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只有在特许海域才能够正常的使用这种规格的网目。而在南姜码头,渔网网眼的大小显然不到30毫米。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渔民想要获得出海捕鱼资格,需到有关部门办理《渔业捕捞许可证》,并按照上面的内容做捕捞。
在码头上,稍大一点的海鲜卖得都很火,甚至上岸不过十几分钟就被抢购一空,那么这些被丢弃在岸边的小鱼虾又面临怎样的命运,据渔民介绍,别看当海鲜卖不值钱,这些小鱼虾也不会被浪费,要被送到另外的地方另有他用。
渔民和记者说,这些三轮车每天的工作就是将这些鱼虾运到距离码头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晾晒,随后,将晾晒好的鱼虾以每斤2块钱左右的价格当做饲料销售。每天有上万斤小鱼虾从这里运出。按照渔民的说法,码头每天几十条船出海捕捞,打上来个头儿比较大的鱼虾、螃蟹等,在岸边就能轻松地以高于外地海鲜的价格卖出。捕捞到的小鱼虾就被卖到这里,“有人收购”,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的渔船捕捞小鱼虾。“这些小鱼虾要卖到食品厂做食品吗?”记者问道。“算是吧,只不过不是人吃的食品,是做鸡饲料。”女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