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9把球拍去赛场 曾被嘲蒜头鼻 网坛最优雅绅士是如何散发荷尔蒙的?
他是史上最伟大的网球运动员,而且他的伟大之处不止于此。 他会在开赛第七局之后换拍子,之后每九局他都会换一次球拍,这样能让他的比赛节奏与球的损耗同步。他换拍子的动作和程序跟他场上的表现一样优雅、高效,无论在哪里比赛,无论在比赛的什么阶段,无论在与什么样的对手比赛中,他的动作和程序都是如此。
费德勒的比赛无疑慢慢的变成了这项运动最具观赏性的部分之一,但对我来说,费德勒比赛中的这一细节和程序,也是观看网球的一大乐事。 当一把拍子完成使命,他会回到座位从Wilson球包里挑选另一把,按照评论员们的说法——新的“魔杖”。通常,费德勒会带9把球拍来到赛场,这个数量应该够他打一场胶着的五盘大战了。他的球拍穿线工作只交给两个人,巡回穿线公司Priority 1的两位合伙人Nate Ferguson和Ron Yu。
Ferguson和Yu两个人在上个世纪分别为传奇的桑普拉斯和阿加西长期穿线而在业界享有盛誉,两人在本世纪初合伙创办了这样一个职业网球界顶级的巡回穿线年法网开始就固定由他们两人为自己做穿线条横线条竖线则用天然羊肠线,这是球王最能获得理想旋转和力量平衡的配置。这种搭配不要多少耐久性,因为一把球拍只要求30分钟的最佳状态。
当穿线工作完成,Ferguson和Yu会在拍面涂上Wilson的logo,再装入一个长塑料袋中,用蓝色塑胶条扎好保持密封,每个塑料袋上都有大大的RF商标贴纸。 下面就是我多年温布尔顿现场观看费德勒最喜欢的部分,也算是我的一项独家报道吧:他从三种不同磅数的拍子中挑出一把,从座位上站起来,解开蓝色塑胶条。接下来,走到最近的球童身边,不用多话,他手探进塑料袋中手握住拍柄,球童抓住塑料袋将之整个抽离,再迅速塞进裁判椅旁边的垃圾桶里。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就像家人一样默契无间,一两秒钟里如同舞蹈一样完美。 你当然能更加欣赏球王高超的球技,高压之前的小步跳跃、落点刁钻精准的发球姿态和轨迹、凌厉的正手或者看似轻松写意的胯下击球,但在七项大满贯得主维兰德看来,要琢磨和理解费德勒,不妨观察他在分与分之间的举动。
维兰德特别喜爱的一个细节是,在一发失误或一分结束时他将对手回过来的球送给球童时的动作。他从不只是简单将球推送给球童,总是用带着某种情绪的侧切推向球童,即使是温布尔顿的决赛也是如此,接他的球还是要对球的旋转轨迹有相当的了解才行。 作家戴维·福斯特·华莱士印象最深的情景则是2006年温网期间,赛场上的费德勒将他奶酪色的外套放在半边座椅上反复抚平,那带着些孩子气又极有爱的景象,简直可以披上一层宗教的光环。
福楼拜曾经说过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上帝在细节中”,包豪斯运动的领军人物,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则将这条名言发挥到极致。而在职业网球界,作为瑞士钟表的代言人,没有人能将完美和精细做到比他更好的了。他所拥有的那么多不可思议的纪录令他变成全球的焦点,但那些精致的瞬间让更多的球迷不可救药地爱上他。
在相对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坚信费德勒是一个超帅的男人,仿佛文艺复兴那些大师们雕凿出来的完美典型。几年前的一月份一个周日早晨,在电视上看澳网直播的时候我向女朋友强烈地表达了这一看法。她微微耸了一下鼻尖,“从真正客观的角度,你其实知道的,他并没有那么帅,不是吗?”她回答:“我是说,他长得还可以,但并不是如同电影明星那样。”
我那时才真正开始“超然”地审视他,意识到这一点我的女朋友说得也没错,有些显大的蒜头鼻子、稍有些地包天的门牙、有些过时的老式明星发型……回顾他多年来的形象变化,值得商榷之处也有不少,比如生涯早期那不算好看的小马尾辫、2009年温网那赌场荷官风格的背心、板球手的便裤、镶金边的军外套样式。
但你得承认,费德勒一直拥有他恬淡从容的外表,这一份雍容的范儿对于红尘中你我有不可抗拒的魅力,对于男性的震慑和吸引甚至更超过女性。 男人与男人之间强烈的欣赏和崇敬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费德勒优雅古典的气息自带着历久弥新、令人难以忘怀的感觉。
十多年前,一位耐克公司负责费德勒全部着装的专项代表曾告诉我,一次在费德勒赢得温布尔顿冠军后的早晨,他走进费德勒赛会期间租住的房子,从厅堂望见球王正坐在后花园,穿着崭新的白色睡袍,啜饮着咖啡读着报纸。这位耐克公司的代表仿佛走入一个咖啡广告的现场,一位商界风云人物晨间生活的一瞬。他跟我说的是:“那简直没有一点人工雕饰的痕迹”。
对球王的欣赏和宠爱今天慢慢的变成了全球的公理。在2016赛季,费德勒遭遇他职业生涯最严重的一次伤情,扭伤的膝盖半月板令他这一个赛季报销。受伤的起因是他给自己两对双胞胎儿女洗澡,为此《》专栏作者布莱恩·菲利普斯温情到几乎“肉麻”地写道:“他可是罗杰·费德勒,能想象那得是多美妙、温馨的洗浴,绝佳的温度、完美无瑕的泡泡、微微的薰衣草清香,他的一举一动都价值连城。”
当然,一个能一直赢的家伙确实可以让周围的人敬畏和顺服。你很难想象一个排名74位的选手能在更换球拍时随性与球童互动,自己把拍子抽出来,自己做好清理善后吧。对于普通球员只有轻松取得横扫后大概才可以稍微神气一下。 有些时候费德勒表现得像一个仍就保持着一些狼性的训练有素的牧羊犬。在鹰眼系统刚刚引入的时候,作为著名的反对者他常常在比赛中为此焦躁不安,不时令人惊讶地露出“你知道我是谁吗”那种火爆脾气。2007年温布尔顿决赛他五盘大战险胜纳达尔,他公然宣称那玩意“killing me”要求裁判把它关掉(当然是被婉拒了)。
在连续几年的绝对统治渐渐被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动摇之后那一段时间,他在赛后记者会上的脾气都不怎么好。2011年美网半决赛面对德约科维奇痛失好局,他在记者会上难掩失意和不忿,说:“我很难解释这样一场失利,我本该可以在此做另一个样子的发布会。”
从2003-2010年,费德勒拿下了16个大满贯和一连串惊人纪录:2006年,他取得92胜5败(对纳达尔4败,对穆雷1败)的恐怖数据;连续10次大满贯决赛、连续23次大满贯半决赛;对阵几乎所有顶尖选手取得一面倒的战绩,休伊特和纳尔班迪安在费德勒早期取得过几次胜利和克星的名号,但球王开始蜕变之后,就以连续的胜利完全扭转了态势。
罗迪克在他们24次对决中只取得了3场胜利,在大满贯中未得一胜。在那段时间,他高高在上不可一世,仿佛是喜剧中视美国为乡下老粗的欧洲贵族。这么说对于英文流利的费天王可能有点不公平,不过作为世界最顶级的运动员,要让他自我嘲弄还线年,一个逐步下滑、令人忧心忡忡的时期。除了2012年温网重夺世界第一的短暂辉煌,在各种场地上,都可以感受到老将的挣扎。2016年,他首次全年没有一项巡回赛冠军入账,在温布尔顿半决赛令人揪心的摔倒并告负之后退出了整个赛季,随后他也自2002年以来首次跌出前十。
纳达尔说过,“如果有人觉得我比费德勒更强,我会认为他不怎么懂网球。”尽管长久的克星一向对老大哥崇敬有加,但跟纳达尔遭遇的比赛总是很不容易。而在那几年期间,他对阵纳达尔的情况变得更令人沮丧。他们之间比赛的核心内容是众所周知的,攻击费德勒的反手!攻击费德勒的反手!攻击费德勒的反手!2017年以前,纳达尔对阵费德勒23胜10败、大满贯对阵6胜2败,这样一边倒的战绩永远都是费德勒成就最伟大球员路上的阴云。
有几次苦战失利后费德勒不由潸然落泪,也许有的人觉得那是最痛苦、最难捱的时刻,但对我来说,那还不是。现在的人会为小猫小狗落泪、会追剧时动不动就梨花带雨,而球王的滑落伴随的是静默、深沉的悲情,一种近似于发现父亲不再是无所不能时的感伤。在谈到频繁出现的苦涩失利时,费德勒的反应是坚忍、骄傲的,他坚持自己打得还不错,如果状态好他可以击败任何对手。
他的倔强和自尊也令支持者们很复杂,既强烈地希望他能有所改变,同时又希望他能坚持同样的自己。这大概是每一个忠实的粉丝都有过的共同心绪。 那段时间在新闻发布会上,从未掩饰对费德勒的喜爱的那些记者们,总有人会问球王的挂拍问题。我相信,是他们没办法忍受看见传奇偶像输给不知名的对手。没有人谈论有如共舞一般的换拍动作,事实上,谈到拍子人们只是问为什么还在坚持用容错空间极小的90拍面的球拍,而不像他的所有对手那样,使用更从容的大拍面武器。当他在2014年初终于确定更换97拍面的球拍时,对于球迷来说有一种大萧条就要结束的感觉。
每一项竞技运动领域的顶尖人物都没办法避免职业生涯末期的下滑,这种滑落往往是戏剧性的,即使巨星也很难控制自己最后的命运。阿里做不到、伍兹做不到、贝克汉姆也做不到,乔丹做得还算不错,但也没有强多少。而在费德勒身上,一代巨星的渐隐除了现役榜单会少一位巨富,还代表着传统发球上网时代的象征——华丽的单手反拍击球渐渐湮没。
尽管在优美与实用之间的战斗,实用必然是最后的胜利者,但当这一天终于要到来的时候,总是让人不胜唏嘘。 无论如何,我们仍旧是看到了球王的第二春。2017年澳网,35岁的费德勒仅以17号种子出战。在德约科维奇和穆雷相继过早出局的情况下,作为开始并不被看好的球员经过与锦织圭和瓦林卡两场五盘大战挺进决赛后,人们仍然不敢对他抱有太高期望,因为他的苦主纳达尔在那里恭候。这一次他们的比赛与以往的剧本不同,纳达尔的强上旋击球仍持续地打向对手的二区,在决胜盘也率先破发以3∶1领先,但费德勒升级版的反手没有退缩,不仅切削弹拨挥洒依旧,更有新生成的高位抢点强力抽击。费德勒在决胜盘以更加果敢、自信和冒险的打法向对手发起冲击,竟然令人难以置信地一举成功。
从那以后,观看球王的比赛就是一种单纯的愉快和享受。他的传奇地位愈加稳固,失利几场不再像是末日,他的记者会也可以感受到越来越多发自内心的轻松和幽默。而且,他还一直在赢:2017年温布尔顿,他不失一盘夺冠;2018年澳网,他赢得了生涯第20个大满贯。接下来的鹿特丹,成为史上最年长的世界第一。在职业生命最后阶段,他实现了对一生苦手纳达尔的五连胜。在37岁旁人已经挂拍或随时会退役的年龄,我们有幸见证一位伟大球员漫长的职业生涯极高质量的最后阶段。 行文至此,想到前面所说费德勒换拍的情景和球童的问题,我给萨拉·戈森打了电话。球童,又称为BBG(Ball Boys and Girls),萨拉是最近6年来为温布尔顿培训BBG的体育老师。 温布尔顿每年的BBG训练营在二月份就开始了。
组委会从附近学校众多的申请中选出700个孩子来这里开始训练,留下160名优秀者,他们将和上一年温网表现优异的90位BBG一同承担赛事的服务工作。其中24位最出色的BBG(平均岁数15岁)将分成4组轮班为中央场地和1号场地服务,每一个小时一班轮换。 我问萨拉有关费德勒换球拍的默契时,她很谨慎地回答:“啊,是的。”她告诉我,近些年来赛事组委会为很多知名选手的个人习惯留了档案。比如伊万尼塞维奇一定要赢下发球分那个球(达斯汀·布朗和穆雷则有时会这样要求),比如还有球员要毛巾不喜欢做动作等等。那么费德勒的换拍是否也属于这种独特要求呢?萨拉没有直接回答,她说我们会向球童提出问题,“如果看到裁判的铅笔掉下来该怎么做?如果球员要求你把某些物件扔垃圾桶该怎么做?”。
这样,球童们会意识到会有类似的事发生,费德勒的这种要求在他们的预期之内,他们会做出合理的反应,这是他们的工作之一。 我不确定对这个回答是否满意。我是在希望那是一种自然、本能的反应吗?我想看到怎样的费德勒呢?他也是人,不是神。他并非出身名门,他的父母只是制药公司的普通职员。而且,在冷静优雅的外观之下,他也有失控的脾气,在输球赢球之后也会哭泣,紧张起来也会乱转球拍。
从青少年时代的最后阶段,他逐渐有意识地改造了自己,他的实力、魅力与日俱增。现在的他,场上普通、微小的动作都带着美感和愉悦。他和别的球员的不同似乎更在于他享受在场上的每一刻,你可以感受到他的舒适和自在。对于网球的报道来说,写一个已经在职业赛场统治了将近20年之久、赢得了几乎所有荣誉的巨星不是个轻松的事。不过,深入挖掘下去,你会发现一个真心热爱这项运动、一个在生命中找到最适合发挥自己长处并为之努力和骄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