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晨读丨2月6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发表时间: 2024-09-25 作者: 国外案例

  胳膊、背部或全身别的部位或大或小的圆形肿块,不痛不痒,摸起来比较柔软还能够自由移动,经过检查后大多被诊断为脂肪瘤。健康杭州微信公众号介绍,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凡是有脂肪的地方都可以发生脂肪瘤,好发于肩、背、颈、和腹部、四肢近端(如上臂、大腿等)。

  医生提醒,得了脂肪瘤,绝对不可以挤。挤压并不会让脂肪瘤消失,反而会造成脂肪液化或感染,甚至加速脂肪瘤的生长。绝大部分的脂肪瘤不会癌变,而且脂肪瘤生长缓慢,通常对身体不会造成明显危害。若无明显症状或不影响外观,可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定期观察即可。瘤体较大、影响美观或瘤体影响肢体活动功能,或有疼痛不适症状,特别是瘤体生长加快、变大、变硬,有恶变成脂肪肉瘤的风险时,要进行手术切除治疗。脂肪瘤目前无法根治,手术后的脂肪瘤有一定复发率。

  四川疾控中心为大家总结了一份春节零食挑选攻略。建议选择干净卫生、营养价值高、正餐不容易吃到的一些食物作为零食,如原味坚果、新鲜水果、奶及奶制品等。学会读懂营养标签,了解原料组成、能量和核心营养成分水平,慎选高盐、高油、高糖食品。

  具体而言,每天都可以适当食用:牛奶、酸奶、豆浆、水煮蛋等奶、豆、蛋类;煮玉米、全麦面包、红薯、土豆等谷薯类;苹果、梨、柑橘等各类水果;西红柿、黄瓜等可生食蔬菜;花生、瓜子、核桃等坚果。奶酪、巧克力、水果干等营养素含量相对丰富,但含有一定脂肪、添加糖或盐等,每周可食用2—3次。糖果类、油炸类、薯片、含糖饮料、罐头水果、蜜饯,以及其他添加各种食品添加剂的食物,营养素含量低,糖、盐、脂肪含量高,每周可食用1次或更少。

  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提醒,我国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食物中毒通常在进餐后短时间之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预防食物中毒,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外出就餐时,留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不吃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腊肉等腌制食品是过年必备的食物之一,但因高盐、含亚硝酸盐等,过多食用对身体有一定影响。云南疾控中心建议,自己家里制作腊肉等腌制食品,最好遵循“前4后21原则”,即食物在腌制过程中,前4天亚硝酸盐含量较少,从第4天开始,亚硝酸盐含量会迅速增加到一个峰值,然后逐渐降低,到第21天的时候,亚硝酸盐的含量就会变得很低。

  食用前要清洗,洗去灰尘及其他附着在腊肉表面的有害微生物。采用浸泡的方式稀释亚硝酸盐含量。切开腊肉后如果看到油脂部分变色或者闻到“哈喇味”,应该切除氧化变质部分。使用水煮的方式处理腊肉,让过多的盐、糖和脂肪溶于水中。建议成年人每次食用腊肉的量不超过100克,一周食用1次。儿童和孕妇,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及肥胖人群尽量不食用。搭配新鲜蔬果一起食用。食用腊肉等腌制食品后,适当增加淡绿茶、酸奶、益生菌、水分的摄入。

  河南疾控中心指出,当看到肿瘤标志物升高时,不必惊慌,因为肿瘤标志物并不是恶性肿瘤所特有的。在很多良性疾病、慢性疾病甚至是正常人群中也能出现检测水平的异常升高。

  尽管肿瘤标志物是恶性肿瘤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但是不要单纯根据一项或几项肿瘤标志物异常就觉得自身患了恶性肿瘤,目前癌症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病理学诊断。如若真的确诊癌症不用过分惊慌,保持良好心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癌症患者长期生存起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