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威复材获163家机构调研:包头项目碳化和原丝是配套的产能是匹配的 (附调研问答)
光威复材300699)4月15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2年4月12日接受163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QFII、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一、2021年度经营情况介绍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7亿,较上年同期增长23.25%,净利润7.58亿,较上年同期增长18.18%,相关研发项目有序推进,仍然本着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原则,研发投入2.3亿,占据营业收入比例为9%。2021年重点在新项目新产品新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研发工作,例如大型风帆叶片,伸缩内藏式梯等,同时65J级产品及700s/t800s级产品在发动机壳体项目中以优异的成绩成功入围,成为重点型号的参研单位、供货商。同时,T1100、40x级突破关键技术。
通用新材料板块实现新产品预浸丝、预浸带、无人机预浸料等产品的供应,同时阻燃预浸料通过商飞PCD审核;复材中心一期、二期投产,无人机陆续交付,重点型号有序推进;精机领域对复材应用的缠绕、自动铺丝铺带设备做了有序开发并应用;成功收购威海光晟,光晟主要是以缠绕工艺为主的航天方面应用,实现公司碳纤维应用领域延伸;公司获得各项奖励50余项,拓展纤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公司继续紧抓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逐步扩大战略客户、潜力客户数量,向附加值高的领域扩展,紧跟“十四五”规划,做好纤维“两高”验证推广。向在保证现有批量产品交付的同时,重点确保两个一条龙项目顺顺利利地进行,做好内蒙古光威项目建设工作,预计年底投产,内蒙古光威承担的T1000项目有序推进,做好湿法800的等同性验证工作,湿法700在前期基础上和相关单位继续按照时间节点开展相关工作。
答:内蒙项目建设时的意图是为保障碳梁业务原材料供应安全,目前纤维外购没有收到更多的限制,国内也新建了很多大丝束碳纤维产能,现在大丝束纤维还比较紧张,但相信供应会逐步得到缓解。公司碳纤维定位主要是中高端市场,同时气瓶、热场、建筑补强领域都对纤维有大量需求,市场需求量也在逐年提升,前景广阔,所以公司调整了包头项目规划,生产包括24k在内的高级别碳纤维产品,同时也承担了T1000项目。
答:T800H项目目前已进入验收阶段,预计今年年内完成项目验收,产品目前已经实现小批量供应。2021年T800级纤维实现收入接近1亿,从验证逐步转向批量的过程。实验线S的预研功能,确保募投项目成功投产并在2021年实现1.75亿收入。这条线将通过技改回到本身功能即湿法纤维生产,一是T800H级的等同性验证工作,如果生产T800H级大概有700-800吨的产能,二是湿法700级的碳纤维生产,生产湿法700级可以有1000吨的产能。
答:疫情对公司带来了一定影响,从一季度结果看,影响在预期范围内,主要影响是物流的影响,不能发货,对生产影响是有四个板块停工半个月,对利润端的影响比较小,对收入端影响会更大一些。
答:2021年实现1.75亿收入,应用领域主要是气瓶、热场、建筑补强、航空航天、体育休闲等领域。
答:主要是T800级和M40J级项目已确定进入验收阶段,21年投入这两个项目的研发费用投入减少了;研发人员变化一种原因是随着人员技术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一些人员岗位发生明显的变化从研发岗转入到服务生产的工艺或技术岗位、生产管理岗位,也有一部分人员流失,流动的人大多数入职一两年内的员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稳定,没有对公司研发产生影响。
问:公司退税2022年是否有望收到?军民增值税政策调整未来对公司的影响?
答:退税是一个复杂的审批过程,相关事项目前正在审批过程中,希望可以收到。关于政策调整,对公司影响不大,因为过去几年的财务报告也基本上没有体现退税的贡献。
答:以碳纤维为例,丙烯腈21年上半年1.1万/吨,下半年1.3万/吨,增长20%左右,包含别的材料基本都是这个状态。
从成本控制角度,随着产品工艺的成熟度、产品合格率、节能降耗等方面公司采取一定措施,成本也会有一些抵消,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在民品方面已经实现向客户传导。
答:去年汇率对利润影响大概2,400万人民币左右。去年预浸料业务中有很大一部分风电预浸料,这个业务目前没有了。
问:目前销售的民用碳纤维产品中,用在风电、碳碳、氢能、体育休闲等领域的比例大概如何?
问:军品降价幅度?降价过程?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民用纤维领域对价格相对较敏感,公司的策略,产品定位?21年11亿的军民订单,履行金额没有全部确认收入的原因?
答:公司与客户签订的批产定型碳纤维合同价格21年有调整,22年在21年的基础上也有调整,经过两次降价,我们大家都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产品价格将保持稳定。实际上该产品已经在型号上连续供货15年时间,合格率、产量已经较大提升,工艺和技术很成熟,势必会带来了价格的调整,公司也有信心努力消化降价对公司业务带来的影响,一是价格降低了,但是应用需求增加了,可以弥补一部分;二是公司在非定型新产品上做弥补,非定型产品21年实现3.72亿收入,公司其他板块业务也有贡献。
民用纤维市场化程度更高,受供需格局影响,价格也更敏感,公司重点布局的是中高端碳纤维应用,做差异化产品,做好自身布局和技术的积累和储备,最终得到客户的认可和应用。2021年的订单履行金额与确认收入之间的差了增值税的影响。
问:包头项目是否有碳化?是干喷湿纺工艺吗?纤维都是民品应用吗?产品应用方向?
答:包头项目碳化和原丝是配套的,产能是匹配的。规划湿法和干喷湿纺两种都有,一期4000吨以干喷湿纺工艺为主。其产品应用应该和会涵盖一般民用和高端装备,有些领域的应用要做测试验证,和后续的工作相关。
问:公司复合材料大概规划是未来做到多大?航空航天复材大概单价是多少每平米?
答:复材中心逐步开发实现系列化产品,例如大型飞机零部件、无人机整机等复合材料制件及装备等,我们大家都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能力建设和业务培育,复合材料可成为继碳梁后公司的又一个重要业务支撑。复材制件价格通常以重量计算并根据工艺复杂程度来核算,没有笼统的价格,预浸料通常会以平方米计算。
问:非定型碳纤维T700级T800级以及MJ系列各自的销量情况是否方便拆分一下?T700级和T800级中T700S和T800S的销量能否做进一步的拆分?
答:T700S12K基本在200-300元之间,有个别超过300元的情况,800S价格要更高一些。
答:碳梁毛利率希望保持在15%以上,但是目前全国都在布局风电用碳纤维、碳梁,如果都投放到市场,势必会导致价格竞争,冲击毛利率变化。
答:低的10%左右,高的有30%-40%,目前还处在量小、品种规格多的阶段。
答:目前主要是产能扩张,碳梁170万米、预浸料85万平米、威海纤维产能1030吨,设备投入,目前没有大额投资。
答:湿法700级纤维,前期参与并完成了材料许用值和设计许用值等相关验证工作,目前公司和相关单位正在有序开展后续相关工作。
问:请问异地重建一条原丝生产线,之后到碳纤维实现量产还有什么验证过程吗?是不是就从供给侧来说,该型号碳纤维现在就是有500吨产能了?
答:量产定型纤维的等同性验证已完成,可以直接服务于型号,因为过去公司碳化的产能是富裕的、原丝产能是瓶颈,目前原丝和碳化的产能是匹配的,有500吨产能。
问:公司收购光晟及蓝科,主要看中两家公司什么优势?对公司在哪几个方面带来提升?客户资源还是相关技术?
答:主要是对公司的技术和业务的补充,光晟以缠绕工艺生产为主体业务,蓝科以设计为主体业务,公司复材中心主要是做热压罐、模压、真空袋等成型工艺,收购对公司来说是业务增量内容。光晟及蓝科客户资源也有,公司更看重的是技术团队掌握的技术和预期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可以大量消耗700s/800s级纤维。
答:成本差距很大,湿法纺丝速度是70-150米左右/分钟,干湿法是500米/分钟,正常的生产速度也是在400米左右,干喷湿纺碳化速度也比湿法高,物料消耗和人工等相差不大。
答:碳梁的定价基本都是固定的,给一个合理的损耗、利润空间。碳梁原材料的用量都有理论值,主要在于对原材料的把控能力、节能降耗、增加模具寿命等。
答:主要影响一是产品结构的变化,20年下半年比上半年降了33%,比21年降幅还大,二是定型产品的价格变化的影响。
问:从小丝束到大丝束的技术壁垒在啥地方?小丝束和大丝束原材料占比差别大的原因?
答:24k以下是小丝束,24k以上是大丝束,主要技术壁垒是在原丝的喷丝纺丝过程,碳化环节设备影响也会比较大;小丝束生产效率没有大丝束高,成本构成中,制造成本比例高,小丝束原材料比例小,而大丝束相反原材料成本比例高。
问:MJ系列新产品面临的竞争格局如何,未来是否有价格下行的趋势?二是公司在一些新产品的技术领先性如何(等),怎么样看待未来的格局?
答:随着产品逐步放量和持续稳定供应价格会有下降趋势,但是什么时间不确定。公司不好评判其他公司,公司T1000级,T1100级,M40x级,T800级产品已达到相应产品的性能要求。
答:国内需求有大几千吨,22年预估有近万吨的需求,现在的需求基本都是国产满足。
问:公司此前研发投入较高,占营收比重都在10%以上,去年因为T800和M40J任务完成或项目结题,研发费用占比显而易见地下降。想问下公司未来研发投入方向?会更多往复合材料等下游产品倾斜吗?还是要开发比如T1000甚至更高的碳纤维产品?公司预计未来研发占营收的比例会持续小于10%吗?
答:公司本着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原则,T1000、T1100等更高级别的碳纤维还是会继续研发和投入的,随着碳纤维产品逐步走向成熟、形成系列化,研发重点会逐步向下游转移,开发应用端的产品。研发投入比例要看实际需求。
问:如何理解2021年为高强高模国产碳纤维元年?高强高模市场发展前途如何?
答:量产定型碳纤维已经连续稳定供货15年,更多是在航空方面的应用推广。但是在有些领域一直是靠进口,国外禁运后,启动了国产化的应用工作,21年开始有批量的应用,所以说是元年。生产高模需要两千四五百度甚至更高的温度,对设备是严峻的考验,经过一年的运行,公司产品和设备都得到检验,今年公司有30吨扩建,对后续的应用需求充满信心。
答:从复材制件方面,做了很多无人机,AR500、TP500、太阳能无人机都有交付,也做了很多登机梯、维修梯等产品,已形成系列化产品,通过研发中心,做了很多技术储备,掌握了一系列的工艺,也验证了相关设备,包括公司自制的自动铺丝铺带设备,也交付了一些大型复材制件,公司给复材中心三五年的时间进行能力建设,近两年时间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
问:光威目前受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后续有何可行方案解决?公司后续的利润上涨的速度支撑点主要来源?
答:最大的挑战是公司自身进步速度和市场强劲的需求量开始上涨不匹配,需要公司继续努力;公司的经营结果未达到大家的预期,公司自身根据和客户的沟通及研判,认为情况乐观;国外禁运对碳纤维厂家来说是受益者,但是对碳纤维应用客户来说是受损失者,碳纤维供不应求、成本提升;国内新建了大量纤维产能,担心后续是否会对碳纤维行业产生不序的竞争及负面影响;公司会继续按照布局规划,做好产品及技术储备,依照国家需求,进行项目推进。公司未来利润增长点一是碳纤维产品继续发力,扩大应用;另一方面是用好纤维,做成系列化产品;第三是装备,在前期自主保障的前提下,逐步释放产能,满足行业上对复合材料设备的需求,公司的设备能自己验证,不但可以卖设备,还可以做设备应用支持;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专门干碳纤维、碳纤维织物、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及碳纤维核心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碳纤维行业全产业链布局。公司产品:碳纤维、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公司作为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企业,主持制定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国家标准(2011年发布)以及《碳纤维预浸料》国家标准(2013年发布)两项国家标准。企业具有“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国家研发平台,公司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包括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在内的众多高科技研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