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丰里店主端午非遗手绳荣获省赛银奖:线绳 “编织”出七彩人生
“这是‘百索子’,按照扬州的习俗,端午节这一天小孩子都要戴。” 昨天上午,在古巷仁丰里,“者者居”的主理人丁家菲一边忙着编绳,一边给络绎不绝的游客介绍扬州文化。
丁家菲潜心研究非遗编绳技艺,把传统的手工编绳开成扬州老城区仁丰里的网红店,富有创意和文艺范的手编作品成为仁丰里文创街区的“小清新”。近日,第三届江苏旅游文创商品大赛获奖名单公布,丁家菲的端午非遗手绳系列文创荣获银奖。
“我比较善于学习。”当别人问起她有什么特长时,丁家菲会说自己学习能力特别强。
1991年外贸中专毕业后,丁家菲进入一家企业,负责物料进出口关务处理,并考取了报关员资格。随着企业每年的进出口量增大,丁家菲的工作量也在大幅度增加,“每天都很忙,感觉压力特别大。”加上腰椎不好,丁家菲于2019年提前退休回家。
疫情期间,原有的生活节奏被打乱,空闲在家的丁家菲开始学习丝线编绳,“编绳需要安静的环境,没有人打扰,而我喜欢一个人工作,想象力丰富,正好可以自由发挥。”丁家菲网购了和编绳有关的书籍,边学边编,编好后就“晒”朋友圈,这也让她结识了不少手工爱好者。
2020年4月18日,仁丰里举办文创集市,丁家菲带着自己的编绳作品来摆摊。4月底,中集文昌商业中心开始举办夜市,丁家菲又去中集文昌展卖,逐渐累积了人气。到了端午节,丁家菲编的鸭蛋篓子和五彩手绳成为夜市上的爆款,最多时一个晚上卖掉近200个。
当年5月,丁家菲便在仁丰里租了一间门面。白天在店里编绳,晚上去夜市摆摊。
没过多久,丁家菲就熟练掌握各种绳结技艺。一般的编绳作品,她只要看到,基本都可以编织出来。但她不满足于此,她尝试将传统中国绳结和现代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开始为编绳赋予各种不同的文化内涵。
扬州自古以来经济文化繁盛,手工艺发达,与服饰文化、民俗文化、文玩雕刻密切相关的绳结技艺也精彩纷呈。丁家菲介绍,扬州绳结的基础技法有200多种,如平结、双联结、蛇结、金刚结、凤尾结、雀头结、玉米结、如意结、吉祥结等;装饰技法有数十种,如复翼盘长结、曼陀罗结、桂花结、同心结、万字结、梅花结、相生结、琵琶结、纽扣结等。这些绳结,丁家菲都已熟练掌握,而且还进行创新,编织出独具个性的手绳、挂绳,甚至是各种花卉作品。
2022年12月,丁家菲被评为广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绳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经常受邀到企业、社区,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传授编绳技术。
在守好自己的编绳小店的同时,丁家菲还把市场需求向老街坊们辐射,她组织身边有手编技艺的宝妈们,在空闲时间编织一些小挂件,端起“家门口饭碗”,增加她们的收入。“现在太忙了,以后我还会考虑招收徒弟,组织身边的宝妈一起创业。”丁家菲说。
对于丁家菲来说,把一根根平淡无奇的丝线,编出万千花样,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在每一个平淡的日子,坐在临街的小店,听着最喜欢的音乐,编着想编的花样,丁家菲说:“ 这就是我理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