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长江边上的渔民:几天辛苦撒网 终于赚到300块钱

发表时间: 2024-08-24 作者: 网片

  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艾冀 蔡国然)长江水奔流不息,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靠江生活的渔民。他们依江而居,每天靠打渔为生。特别是每年7月1号以后,长江禁渔期结束,对这些渔民来说,又到了一年最忙碌的季节,为了打到更多的鱼,他们每天吃在江上,睡在江上。这不,7月9日一大早,唐师傅开着船又出发了。

  最近几天,唐师傅很郁闷,每次下网都只能捕到几条鱼,为此,今天唐师傅特地赶个大早,希望碰碰运气。

  好像今天运气不错,排队撒网的渔民很少,唐师傅排在第二位。按照打鱼的规矩,前一艘渔船收网时,下一艘渔船才能下网。

  大概要等30分钟,趁着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聊起了家常。唐师傅今年53岁,是土生土长的沙市人,就居住在宝塔湾附近,几代人都靠打渔为生。他的老伴周芳珍是埠河人,嫁过来后和自己一起打渔。唐师傅说,现在按照渔政部门的要求,居住在沙市区和埠河镇的所有渔民,只能在大桥附近这片固定水域打渔,因为旁边是航道,大多数都用在轮船通行,渔船不能过去。因为水域比较小,渔船比较多,打渔撒网经常要排队。

  早上7点钟,轮到自己撒网了,唐师傅驾着船一路向东,老伴很快就将渔网放了下去。

  收网的间隙,唐师傅自豪的和记者说,自己的这条船长10米,是1996年打造的,一直用到现在,样式也是自己设计的,非常结实耐用。

  过了40分钟,要收网了,这次能打多少鱼,唐师傅非常期待,可收了近三分之一的网,一条都没有,大家有点失望。

  现在长江涨水,打鱼十分艰难,唐师傅说要等到8月份,等江水退下去,大鱼才会出现。在焦急等待中,唐师傅终于看到了一条鱼挂在网上。

  网快收完了,又看到了第二条。6点钟开始到9点钟收网,3个小时打了两条鱼,也就能卖20块钱左右,唐师傅显得也很无奈。

  这一趟打完,唐师傅又要去排队了,随着渔船慢慢的变多,唐师傅排在了第六位,按照时间计算,再轮到他撒网,要到下午2点了,唐师傅说现在沙市区和埠河镇的渔民已经少了很多,一其加起来也只有十几户,十多条船。每天渔民们就是这样撒网打鱼,船多的时候一天只能撒两次网。打渔完全是凭运气。

  不出意外,下午还是只打了2条鱼,唐师傅算了算,这4天一共打了有10多条鱼,放在船舱里鱼可能会缺氧死亡,他准备先把鱼卖了。

  下午4点,宝塔湾附近的渔船临时聚集点,人多了起来,渔民们开始叫卖,唐师傅的这10多条鱼种类还不少。

  这时候,又有人过来买鱼。又嫌贵,鱼卖不出去,唐师傅有点着急了,就不能稍微便宜点卖吗?

  问题解决了大半,唐师傅心情不错,还剩点鱼可以慢点卖了,也能自己吃了。这时聪明的唐师傅发现好多渔船都在卖鱼,排队打鱼的人就不多,虽然已经黄昏,他准备去抓紧时间撒几网。说不定还另有收获。

  这次出发果然和唐师傅想的一样,没怎么排队,很快就撒网了,而结果可想而知。

  这一网打到3条鱼,算是一天中最好的一次了。唐师傅说,他们渔民就是这样,打渔靠运气,从7月份开始到10月份,一直都是生活在水上,吃在船头、睡在船舱里,打鱼卖鱼连轴转。

  风吹日晒,唐师傅皮肤变得黝黑,不停拉网,手指也都磨破,日夜要贴着创口贴。

  解禁时抓紧打鱼,而在禁渔期,唐师傅还要帮渔政部门清理河道,补贴点家用。就在今年6月1号晚上,正在监利工作的唐师傅,突然接到渔政部门通知,到东方之星翻沉现场进行救援,他立即开往事发地。

  说到这里,唐师傅逐渐沉默。晚上7点多钟,唐师傅回到岸边,老伴在船上开始做饭,晚上8点,唐师傅才吃上一口热饭。唐师傅说今天鱼少,晚上就不去打渔了,在船上睡个好觉为明天准备好。长久以来,长江养育着一代代的渔民。可是,在无休止的索取之下,作为长江“原住民”的鱼类却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困境。日益严重的过度捕捞、禁不住的电打鱼、水域环境污染和挖沙的无序化,严重破坏了鱼类生存环境,目前长江鱼类的天然捕捞量不足5万吨,资源量已不足以支撑长江流域14万多渔民的基本生活,沙市和公安渔民的数量也由之前的几十户到现在十几户。唐师傅说现在年轻人更愿意外出打工,随着他们这一代渔民逐渐老去,他们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结局。

  一天劳作十几个小时,没固定吃饭、休息时间,生活艰苦,收入微薄,这就是长江渔民,而江中无鱼是他们最大的担忧。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