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中科院不买知网的单!学界表示知网涉嫌垄断官媒发声该有个说法了

发表时间: 2024-08-25 作者: 网片

  来源:整理自中国知网、知乎、红星新闻、微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微博@人民日报等

  近日,中科院停用知网数据库的新闻引发热议。本号曾发布过相关消息:不再续订?CNKI数据库太贵,连中科院都用不起了……,知网服务原理、费用和资源问题成为人类热议聚焦点。

  此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一封落款时间为2022年4月8日的群发邮件截图出现在网上。邮件正文显示,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CNKI数据库出版商)暂停中科院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权限,并表示正考虑通过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对CNKI数据库形成替代保障”。

  对于和知网的谈判进展,截至4月18日晚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暂时不作回应”。

  4月19日下午,知网发布《说明》。《说明》称,2022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对包括知网数据库在内的国内外部分数据库的采购模式进行了调整,由统一集中采购模式转变为有需求院所组团联合采购模式。并表示,经过友好协商,调整知网数据库订购模式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由各院所选择订购内容,计划在近期完成组团工作、签署协议并启动2022年度服务。

  知网的回应中未提及最受关注的“高昂续订费”问题,但本次与中科院的分歧,使得知网的形象进一步受损。对此,网友们也有话要说,直指知网价高、合法授权和涉嫌垄断等方面,甚至有网上的朋友表示,如果中科院不用知网,知网的权威性就没有了。

  中科院敢停用知网,是因为中科院本身对知网的依赖性就非常小,停用了对大多数研究所基本没影响(但要是停爱思唯尔,NPG,你试试吧)。现在问题不是知网是否继续提供服务,而是中科院不买你的单了。知网的形象进一步受损,后续会不会成为一个转折点,不好说。

  说实话,以我个人的体会来看,没有知网的确很不方便。但主要不方便之处来自于学位论文,而不是上面的期刊论文。而学位论文的作者明明都是各大高校的学生,结果到头来高校却被卡了脖子,这真是没有天理的事情。

  互联网明明应该让知识传播成本更加低廉,但知网一类的毒瘤却利用政策完成了局部实质性的知识垄断。不仅中科院应该站出来不订阅知网、所有高校站出来不订阅知网,而且大家还要想办法拒绝将自家学生的学位论文上传到知网,至少找到办法不只上传到知网(比如同步一份到国家的图书馆系统、甚至是高校自己的图书馆系统)。

  没有了“学位论文霸权”的知网就是一个空壳,也应该滚回到它本应的生态位位置去。

  更大范围地讲,学术研究机构和学术出版商的矛盾由来已久。这样的一个问题下的其他回答提到,知网的采购价格,相比IEEE、爱思唯尔Elsevier、斯普林格Springer、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也没那么贵,而那些国外数据库在中国的售价一般还是有发展中国家优惠的。科学院及国内高校,在这些国外的数据库的采购上就没法这么硬气了,毕竟是真的离不开。面对学术出版机构,发达国家的一流学术研究机构也努力做过对抗,但好像我没看到特别理想的结果。

  但知网和这些学术出版机构比又有不同。ELsevier, Springer毕竟自己本身也是出版商,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的。而知网本身不是出版机构,它做的工作不过是将学术期刊电子化,再行售卖,更像渠道商。而知网在获得售卖资格的方式上,也有颇多值得讨论的地方,不少期刊的授权是在趁早年这些期刊不重视电子出版时拿到的,价格并不合理;有些甚至没有合法授权。靠早年市场不健全时的授权来建立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垄断,再卖高价,自己觉得,反垄断机构应当介入。毕竟学术研究机构买数据库的钱,是每个人纳税人的税款。

  要价太过离谱。中科院科研人员7万人,平均每年150元/人。我去看了一下,以个人用户的身份,直接掏钱买知网的年卡,期刊一篇0.6元,硕博论文一天8毛钱。现在都没什么人看知网,真有需求的话,院里以个人用户的身份,办一些年卡公用,一年100万撑死了。

  知网付费过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搞研究的没人不知道知网,甚至本科生的论文写作都少不了知网系统。所有的提交、指导、查重全部在知网上提交,你敢不用?2021年12月,89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知网获赔70多万元的消息登上各大新闻热搜榜单。还有学者站出来,起诉知网涉嫌垄断,已被法院受理。

  4月20日,红星新闻从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特聘副教授郭兵处获悉,其于去年12月提交的关于“中国知网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起诉材料,已于今年3月21日被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

  浙江省法学会竞争法学研究会理事、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王琼飞律师介绍,截至2022年4月20日,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发现,目前还未有关于中国知网涉嫌垄断而被起诉并判决的案件。此外,从公开披露的相关信息也未曾发现中国知网涉嫌垄断的诉讼案件。“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本案或许将成为中国知网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而引发的第一起反垄断诉讼案件。”

  20多年前,中国知网设定的总目标是“全面打通知识生产、传播、扩散与利用各环节的信息通道,打造支持全国各行业知识创新、学习和应用的交流合作平台”。

  4月18日,对中科院将用万方和维普代替知网一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官方微博公布消息,内容如下:

  我们呼吁开放科学,包括:更加开放、透明、协作和包容的科学实践,与更易获得、可核查且接受审查和批判的科学知识。由此科学家和工程师能够正常的使用开放许可更广泛地共享他们的著作、数据、软件,乃至硬件,进而促进科学合作,推动科学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同时指出,该组织在2021年11月推出了《开放科学建议书》,意在让科学更透明、更可及,进而使其更加公平和包容。

  该建议书提到,“以前约70%的科学出版物被锁定在付费阅读的高墙之内。然而过去2年里,在关于新冠肺炎研究的出版物中这一比例已下降到30%左右。这表明科学能更加开放。”

  中科院因不堪近千万续订费停用知网,再次将知网抛上火山口。事件原委尚需起底,知网被指借“垄断”地位渔利却非新闻。

  知识无价,收费有据,但一种商业模式屡屡冲撞公共利益,频频敲打世道人心,乃至不时打法律擦边球,确有反思必要。